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生命的第一步,從「傾聽」開始


  讓所有「說」與「聽」的互動都充滿溫暖與愛的關懷,再藉由「聽」,讓生命更見豐富成長,讓每一次傾聽之後,都能看見智慧增長。
  「BB,要乖乖長大哦!」
  母親輕撫著肚裡的孩子,溫柔輕聲地和寶寶說話,而我們也在聽覺的引導下,開始生命的旅程。
  因緣這個開始,我們可以這麼說,沒有人不懂得傾聽,甚至我們還可以相信,沒有人不喜歡傾聽,畢竟「聽」一直是我們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動作。
  記得有這麼一段話:「童年時,我們總是『媽媽說』,上國小後便換成了『老師說』,到了國中時期則變成了『朋友說』,然後一直到『我說』。」
  這裡說出了孩子學習對象的變化,同時也很明白地告訴你我,我們都是從「聽」中學習,透過「他說我聽」的過程,我們學習到了生活所需的知識與常識,也得到了人生需要的智慧與機智。
  所以,懂得安靜傾聽的人,明白「少說多聽」的人,成就往往高於話多的人,不只如此,他們一開口雖然話不多,但卻能只用一句話,就能讓所有聆聽者得到各自所需要的智慧啟發。
  仔細想想,你是個話多,還是話少的人呢?那你喜歡開口請別人聽你說?還是,較喜歡安靜地聽別人說話呢?
  記憶中曾有這麼一個畫面,有一群人看似在互相溝通協調,實則言語上誰也不肯讓誰,因為他們嘴裡的句組不是:「你聽我說……」便是:「你能不能安靜一點先聽我說……」
  所有人都希望另一個人先聽他說話,卻沒有人願意先停住聲音,說:「好,我聽你說。」
  試想,在這樣誰也不讓誰的情況下,溝通如何進行?
  我們不妨再想想,生活中是否也經常遇見急於表達個人意見的人,又或者我們也似如此?那麼我們急躁的原因又為何?是害怕別人不能聽見我們的心聲?還是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,卻忽略了別人的感受?
  親愛的,我們期待別人能聽我們說,同樣的,別人也很期待著能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心聲啊!

  印地安人有這麼一句格言:「人有兩個耳朵,只有一張嘴,所以我們傾聽的時間應當是說話的兩倍才是。」這使用比例很合理,但我們總是與這個合理的配用比例相反,都好把說話的時間多於傾聽兩倍以上。
  說話是一種表達,傾聽也是一種表達,後者在溝通過程中的重要性則高於前者,所以能認真傾聽,將有助於溝通時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。
  能用心聽別人說話,不只展現了我們與人溝通的誠心,也表現了對自我協調溝通的自信,而能認真安靜地聽完別人說話的人,往往也展示了他的包容心與值得讓人信任的溝通誠意。
  朋友們,多聽聽別人怎麼說吧!
  一如電影《旁白人生》的旨意,不要讓人生受困在自己設限的生活公式中,生活處處都有智慧的聲音,只要能用心傾聽,你會聽見瀟灑生命的啟發,同時也開啟我們聰明生活的智慧。

《傾聽》--序

沒有留言: